在日常生活中
有些饮食习惯无意识地对我们的身体有害。
快点看看你能不能中招!
第一,高盐。
WHO建议每天摄入5g盐,但2012年的调查表明,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.5g,远高于建议摄入量。
重口味的饮食会刺激我们的味蕾,因此很受欢迎。但是这种味道,却会对血管和肾脏造成沉重的负担。
首先,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。人体内钠的含量过高,就会增加身体对水分的需求,过多的水分会引起全身血液循环的增加,从而引起血管紧张。
另外一方面,当身体需要排钠时,又会导致肾脏负担和钙质流失。根据数据显示,肾中排出的钠2300毫克(相当于6g盐)将损失40-60毫克的钙。
疾病风险增高:
高血压,胃癌,脑梗塞等
2.糖高
说得好,一杯奶茶就能发胖,一天一天都发胖。
肥胖是由高糖分饮食引发的,它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普遍问题,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。
无法摆脱的奶茶,甜品,含糖饮料,会间接地腐蚀你的身体。肥胖症不仅会导致视觉上的改变,还会增加患上子宫内膜癌,乳腺癌,卵巢癌,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。
很明显,过量的糖分虽然不是“直接杀手”,但杀伤力丝毫不容小觑。
疾病风险增高:
肥胖症,糖尿病,高血压等
3.食物不耐受(主题要点)
我们通常把食物的鉴别方法分为两种。
其一是用身体试毒,例如,吃了某种食物会立即产生急性反应;
一个是看各种养生推文,看看能学到什么。但不了解自己身体的内部机制,不知道身体是如何接受食物的。
食品不耐受是由于不了解人体机能和不科学的食品筛选所致。
什么是食品不耐受?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分子为外来物质,产生特异性食物IgG抗体,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,免疫复合物在机体内长期沉积,引发炎症反应,表现为机体各系统的疾病和症状。
正因为食物缺乏耐受性具有延时性和累积性,也导致许多人难以察觉食物与疾病症状之间的联系。
时效性:某些食物在食用几个小时或几天后,才会引起人体的反应。
累积性:长期食用这种食物,病症和症状就会显现。
所以,一定是一些长期食用的食物会引起不耐受症状,这与病人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。要有效地缓解症状,应通过对食物不耐受性的检测,发现不耐受食物,从根本上改变饮食习惯。
疾病风险增高:
痢疾,腹痛,皮肤发炎,偏头痛,焦虑,抑郁,慢性鼻炎,高血压,心律不齐,肥胖等。
饮食要清淡,饮食结构要合理,辨别不耐受食物。
这是保持健康和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