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H野生型GBM(WHOⅣ级)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,由高度分化的星形细胞组成,具有较高的细胞密度,有明显的核异型,有较多的核分裂象,有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和/或坏死等病理性病变。
野生型IDHGBM中未见IDH基因突变,占90%以上。以成人为主,男性多发,多为原发,位于幕上,可累及周围及远处脑组织。除了IDH1、IDH2基因的突变外,建议检测的分子指标包括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、EGFRvⅢ重排、TERT启动子区突变(C228T和C250T)等。对第7/10号染色体(MET,PTEN等)和融合基因(FGFR1-TACC1,FGFR3-TACC3)的检测,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靶向药物的选择。此外,miR-181d是GBM的一项可靠预后指标,其表达状况可作为TMZ化疗的敏感性预测指标。
巨细胞型GBM、胶质肉瘤和上皮样GBM是IDH野生型GBM的特异亚型。GBM巨细胞型较少见,主要由具有奇异形核的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型组成,偶见大量网状纤维。EGFR在AURKB表达和TP53突变中较常见,而在EGFR扩增中较少见,这一亚型预后较好。
胶质肉瘤以胶质间叶组织双向分化为特征,常与GBM相关,也可由室管膜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转化而成。成人多见,可原发或继发,预后不良。
上皮细胞内有密集排列的上皮样细胞,部分横纹肌样细胞,核分裂活跃,微血管增生和/或坏死,BRAFV600E突变率为50%~60%。良好的儿童和青少年,多见于大脑和间脑,预后不良。
IDH突变型GBM(WHOⅣ级)常伴有IDH1或IDH2基因突变,占所有GBM的10%,且多为弥散性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。对7号染色体/10号染色体(EGFR、MET和PTEN等)和融合基因(PTPRZ1-MET)进行检测,对评估病人的预后和选择靶向药物有重要意义。